浓浓粽叶香,悠悠端午情。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首个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节日。
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由泉州市侨联主办,华侨大学侨联、丰泽区侨联、华侨大学泉州校友会、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华侨大学学生社区中心、华大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共同承办的“华园庆端午,侨缘邻里情”主题活动,于2024年6月7日下午在华侨大学侨缘邻里中心隆重举行。
丰泽区侨联主席陈继红、华侨大学原副校长郭亨群、华侨大学侨联主席王晨、华侨大学泉州校区侨联主席杨进、泉州校友会常务副会长林绶、旅游学院党委书记许国玺、华侨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刘杰、华大社区党支部书记庄建珠莅临现场。活动吸引了80多位来自各学院的港澳台侨及留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参与活动,现场氛围十分热烈。活动以“华园庆端午,侨缘邻里情”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加强侨联与社区的互动联系,营造温馨和谐的节日氛围。

科普端午
活动伊始,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国家实验示范中心丁鑫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端午节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内涵,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关于端午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盛宴。
一片绿叶、一缕清香、一根细绳传承着千年的味道,大家用灵巧的双手把对生活的热爱包进百味的粽子里。捋粽叶、做漏斗、填糯米、放馅料、裹扎绳,大家互相分享着包粽子的经验,感受传统手艺的魅力。“包粽子、挂艾叶等传统习俗让我仿佛穿越回了古时。大家围坐一起包粽子,不仅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期待未来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维吾尔族学生热孜万古丽·阿卜杜热合曼笑着表示。

师生包粽子

学生展示包粽子成果
端午节自古就有射五毒的习俗。五毒指蛇、壁虎、蝎子、蜈蚣、蟾蜍,人们把其图像画下来贴在靶子上,用弓箭石子射打表示驱逐五毒的意思,这一做法寓意着人们将免受虫害困扰,强身健体,无病无灾。活动现场还进行了艾锤制作、香囊制作、编彩绳等传统民俗活动,大家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趣味性。缅甸学生金龙龙表示,“这些都让我印象深刻,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感受到端午节的美好。”
活动结束后,主办方向归国老侨及退休老师们进行了走访慰问。


慰问老华侨与退休教师
杨进老师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侨联与社区关系的进一步加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本次庆端午活动不仅体现了侨校侨生与侨联侨乡的共建合作,也积极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以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为桥梁,让各民族和境外生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传播中国故事的使命感。

合影留念